一文读懂《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(试行)》

  • 2021/2/23 15:52:23

导读:在近日印发的《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(试行)》中,银保监会不仅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承担声誉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,还明确了机构各层级、各部门的工作责任,此举旨在维护金融稳定和市场信心。

  在近日印发的《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(试行)》中,银保监会不仅要求银行保险机构承担声誉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,还明确了机构各层级、各部门的工作责任,此举旨在指导银行保险机构有效防范化解声誉风险,维护金融稳定和市场信心。

一文读懂《银行保险机构声誉风险管理办法(试行)》

  首次明确声誉风险管理四项重要原则

  根据《办法》,声誉风险,是指由银行保险机构行为、从业人员行为或外部事件等,导致利益相关方、社会公众、媒体等对银行保险机构形成负面评价,从而损害其品牌价值,不利其正常经营,甚至影响到市场稳定和社会稳定的风险。

  声誉事件是指引发银行保险机构声誉明显受损的相关行为或活动。

  《办法》首次明确了声誉风险管理“前瞻性、匹配性、全覆盖、有效性”四项重要原则。

  一是前瞻性原则。银行保险机构应坚持预防为主的声誉风险管理理念,加强研究,防控源头,定期对声誉风险管理情况及潜在风险进行审视,提升声誉风险管理预见性。

  二是匹配性原则。银行保险机构应进行多层次、差异化的声誉风险管理,与自身规模、经营状况、风险状况及系统重要性相匹配,并结合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变化适时调整。

  三是全覆盖原则。银行保险机构应以公司治理为着力点,将声誉风险管理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,覆盖各业务条线、所有分支机构和子公司,覆盖各部门、岗位、人员和产品,覆盖决策、执行和监督全部管理环节,同时应防范第三方合作机构可能引发的对本机构不利的声誉风险,充分考量其他内外部风险的相关性和传染性。

  四是有效性原则。银行保险机构应以防控风险、有效处置、修复形象为声誉风险管理最终标准,建立科学合理、及时高效的风险防范及应对处置机制,确保能够快速响应、协同应对、高效处置声誉事件,及时修复机构受损声誉和社会形象。

  适用对象增加了信托公司、保险集团

  原银监会、原保监会分别于2009年和2014年出台了专项声誉风险管理指引。《办法》保留了原两部指引的适用对象,即商业银行和保险公司。同时,考虑到声誉风险态势和行业重要性,还增加了信托公司、保险集团(控股)公司作为直接适用对象。

  此外,还明确银保监会及派出机构批准设立的其他金融机构参照《办法》执行,引导各种类型的金融行业机构共同提高声誉风险管理水平。

  《办法》明确规定“银行保险机构承担声誉风险管理的主体责任”,还将主体责任进一步落实落细,从全流程管理和常态化建设两个维度提出监管要求,强调各机构要认真做好事前评估、事中应对、事后总结的七环节闭环管理工作,同时应开展着眼长远的七方面日常基础工作,建立长效管理机制。

  同时明确了监管机构可采取监督管理谈话、责令限期改正、责令机构纪律处分等监管措施,并可根据情节严重程度,依据现行有关法律条款进行处罚,实现了声誉风险监管与上位法的紧密衔接,提升了声誉风险监管的权威性、严肃性和可操作性。

  在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方面,《办法》要求银行保险机构主动接受社会舆论监督,及时准确公开信息,将有利于减少信息不对称,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。此外,《办法》要求银行保险机构建立与投诉、举报、调解、诉讼等联动的声誉风险防范机制,及时回应和解决消费者合理诉求,这将有利于促进机构进一步重视消费者诉求,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。

  《办法》自印发之日起执行。《商业银行声誉风险管理指引》(银监发〔2009〕82号)和《保险公司声誉风险管理指引》(保监发〔2014〕15号)同时废止。

  另外,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还公开表示,“下一步,银保监会将持续强化监管,指导各银行保险机构做好《办法》的贯彻落实,切实防范声誉风险。”

最新资讯 更多>

317703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

马上
提交

扫一扫微信留言

317703个用户完善保障计划